摄影理论知识总汇

摄影理论知识彙总

一 人像摄影技巧:

转自影飞色舞论坛
户外人像是广大影友最爲喜爱的拍摄内容之一,但要想拍出既赏心悦目,又体现一定内涵的户外人像,也并非易事。只有当你在举机之前,就明明白白想要得到什么,并把握安排主体的艺术,成功方能到来。爲此,特与影友交流以下10点心得。

1.器材选择

相机:AF或MF35mm单反相机;10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120mm中画幅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及有数码后背的中画幅相机,有著画幅大、像素高、能保证图像品质的优越性,只是价位高,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影友的选择)。

镜头:人像的形象展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拍摄时所选用的镜头。原则上讲,什么镜头都可以拍人像,对35mm单反相机来说,有时爲了取得戏剧性的画面,甚至使用20mm、17mm超广角乃至鱼眼镜头,而200mm、300mm长焦镜头,有著虚化背景、简洁画面的特别功能,常能在这方面发挥优势。大多数人像标淮镜头最爲适宜;拍摄带肩部的头像,100mm左右镜头最爲理想,135mm以上镜头拍头像特写,得心应手。

在多年的拍摄实践中,我体会到拍人像首选镜头应该是85-135mm范围的定焦人像镜头。几款名牌散焦人像镜头,如尼克尔AF DC105mm/1∶2.等,有著特别的表现,其散焦控制的图像极有魅力,只是价位较高。120mm中画幅相机、数码相机的镜头选择与35mm单反相机镜头类似。

影像存储媒介:传统相机用ISO100以下胶片或人像专用正、负片。数码相机用各自匹配的存储媒介。

其他:一个独立式测光表(可用机内测光表替代),一只热靴式闪光灯和一块改善光线反差的反光板,一个稳定的三脚架。

2.采光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采光自然占有重要位置,是拍摄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阳光直接照射时光质太硬,会带来讨厌的阴影。

以下用光方式可供考虑:

A 散射光

薄云遮阳。薄云遮阳能産生室内漫反射光一样效果的照明,不管被摄者面向何方,照度总是平衡的。这是最爲理想的光源之一。拍照时用反光板补光,有助于强化造型的立体感和塑造人物的眼神光。

阴天。类似于薄云遮阳,但此时光质稍差,选择拍摄地点是关键,应以宽阔明亮的场景爲佳。

处理后的明亮日光。处理方法之一是将拍摄地点选择在带顶的阴凉处,让光线自然过滤,如门廊或树下,光线会变得较柔和,但因受太阳反射光照射,仍然保证较好照度。二是在阴影中拍摄,如一座建筑或一堵牆投下的阴影,但应注意,回避强烈顶光的物体所投射的阴影。相机后面应是广阔天空或有相当亮度的照明爲好,背景应紧密,没有空隙,这样将不会産生分散主题的光斑。

B 一般来说,要拍出特别吸引人的肖像照,光线应来自后面或被摄者的一侧(注意用遮光罩避免光线直接射入镜头,还要避免遮光罩下沿或别的平面将光线反射到镜头中)。因此,太阳升高前,下午稍晚,是拍摄户外人像的最好时间,这时太阳低照,你能拍摄场面富丽的逆光像,并且被摄者前广阔的天空给阴影提供了天然辅助光,不必担心来自顶部或其他方位光线的干扰。

C 应回避强烈的日光和难以驾驭的正午阳光(俗称顶光)。特别是正午阳光使人物下眼睑处形成一团黑影。解决途径:想办法避免阳光直照脸部,否则被摄者会睁不开眼睛或皱眉头。可以利用反光板来克服阴影造成的不利因素,用挡板遮住阳光,使阳光不在脸部形成阴影,用一张白色或浅色的纸也可以。实施闪光灯补光。在明亮阳光下、在光影落入被影者面部时,就可以采用闪光灯闪光辅助补光的方法,以消除脸部阴影。

在不利的照明环境中,有时也可以巧妙利用环境或人物动态造型,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当代美国摄影大师赫伯·瑞茨所拍美国著名歌星麦当娜昂头的霎那间,讨厌的顶光变成了精彩的侧面光。

3.服饰与背景

以白色爲主的环境,拍摄婚纱高调画面较爲理想。穿上一套红色的亮丽服装,会立刻吸引你的目光,形成一个有刺激性的视点。如果你著眼表现色彩,衣著与环境千万不能打架,补色可能是最佳的选择。譬如环境以蓝色爲主调,黄色、红色或绿色著装也许很适合。

人像背景并非要别致高雅的楼堂馆所或豪华住宅,如与便装、运动服、牛仔服配套,背景一棵树、一丛灌木、一堵石牆就可以。背景选择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简洁。

还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要让背景抢“镜头”。背景是鲜花,一定不能让它与人像“媲美”。背景不能太杂乱、刺眼。

户外人像选择空间极大,可以运用不同的景观做背景産生风格迥异的影调形象,明亮的天空作背景,可轻易构成高调;门前拍片其室内外的光比极易拍成低调;粗犷自然的一组树叶前也可拍出虚幻迷你的衬景。可以利用水面反光産生亮背景,形成高调人像;有时顶侧光之类不理想光线,也能造就几分生动。

4.曝光控制

正确曝光是一幅好图像的技术关键,虽然大多数相机均有测光、自动曝光系统,但独立式手持测光表,却更有利于测量千变万化的户外光源。譬如逆光照,根据光线比较暗的阴影部分确定曝光值,通过适当增加曝光量(提高1/2EV至2EV),能较好地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增添艺术魅力。当然,一般情况下单反机的机内测光系统完全能担当此任,但在某些情况下需避免误测,如大面积亮或暗背景,穿全黑、全白服饰时,可以实施正、负补光或对人物面部局部测光、点测光解决。

5.构图

关于构图可以说出许多规则,而最佳的规则则在于突破这些规则以获取有创意的人像照。常规上,不要把人物置于画面中央位置(往往使画面呆板,缺乏感染力)。相对较好的构图是把主体人物稍稍偏于上下或左右一侧,可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最理想的构图比例,则在竖、横画面三等分的“井”字线上。这种微妙的画面平衡,能较好地发挥主体人物在画面上的组织作用,産生极好的视觉效果,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拍人物特写,则让拍摄对象的眼睛处在画面上部的三分之一位置。忌眼部在画面中间,只要眼睛位置“正确”,不要怕切掉部分头发什么的。当然这些是一般规律。你尽可以创造条件,发挥你的才智去突破它。

6.拍摄角度

所谓拍摄角度,即照相机镜头对向被摄人物的角度。通常采取与人眼同一水平线,即平视拍摄的方法。相机位置不宜过高,否则人物头大腿短。最好让相机与肩持平,头像特写则应让相机与眼持平,忌低于鼻子、下巴。

有时爲求得特殊效果而进行仰视拍摄,此时宜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从上向下俯拍,往往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追求漫画效果例外),不宜采用。近拍特写有时用俯拍,求得特别的视觉冲击力。

总之,拍摄角度的选取和其他规则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表达内容、构图需要等灵活把握。

7.夜晚户外人像

夜晚拍人像只有*闪光灯爲主要光源照明。一般采用机位闪光(热靴插座)和离机闪光,有前、后帘同步闪光功能的相机可方便地拍摄夜晚环境下的户外人像。要让人物与环境都有图像、都清楚,测光应以环境的曝光值爲基础(调整好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还可以利用有同步感应闪光功能的闪光灯实施二灯或二灯以上的闪光照明。

8.沟通交流

这是获取好画面的要点。户外人像的宽松环境,给这一要素提供了良好基础。但要想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态充分表现在画面上,关键点在于拍摄者与拍摄对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尽可能充分地调动拍摄对象的激情与真情。愉快心情与自然表情统一,忧郁心态与沉浮人生相协调,方能拍出富于个性和感染力的户外人像力作。

9.一个小规则

让拍摄者有一个注视点,可以是相机镜头,可以是你举起的拳头,忌目光茫然。

10.两点小忌讳

一是拍摄两个人以上忌让他们看著不同的“点”。二是除完整的侧面照和追求特异效果外,不要让拍摄对象头部偏得过分,忌鼻子跑到面颊**廓外面去。

玩DC一般不考虑第一条,DSLR除外。



二 谈谈风光摄影的一些基本方法  

许多摄影师对拍摄风光照片并不热衷。尽管我们认爲那些风景照片近乎千篇一律,但是,这类题材的作品还是在被大量地拍摄。我们拿三分法规则去衡量别人的照片,然后将有用的成份融入到自己的风光照片中去。有时,我们身背40磅重的摄影器材爬上一座山,仅仅是爲了拍两张照片;而在一次汽车旅行中,我们用一台“傻瓜相机”就能拍上它20个胶卷。这难道就是让我们爲之累弯了腰的风光摄影吗?

有人说,拍摄风景不像拍摄人物那样有那么多的麻烦事。果真如此吗?试想你在拍摄一张“简单”的风景照片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你不得不受天气(好天气也许会比坏天气问题更多)、地理(太阳是不是肯定会在那个地方落下去)、生物学(植物是否处在最佳生长期)、地形学(地佳拍摄点是在需要两小时才能攀及的山脊上)等问题的制约...... 有时,拍摄人物使用的所有诀窍或技巧在这会儿似乎都派不上用场。当然,拍花卉时,你可以借助反光板一类的器材来获得更爲理想的光线效果。但是,要想在风光摄影中,把一座山的背阴面都照亮,可就不是打一盏灯所能办到的了。

事实上,作爲被摄体的风景并不是完全是被动的。如何表现这一题材,并键要看摄影师能否将自己丰富而强有力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这也就难怪那么多的摄影师只满足于拍摄一些标淮的记录性照片,而不是去创作作真正的风光摄影作品。如果我们要想拍出风光摄影的杰作,最终还是要好好向大师们学习。从他们的代表性作品里还能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如下特点:

耐心:可以说没有耐心的人是绝不可能成爲一名好的风光摄影师的。理想的光线是绝对不可能轻而易举获得的。至于说到耐心,它并不意味只是去消极地等待云开雾散,或是风力再减小些。我们所说的耐心是指,当你发现一处你认爲确实值得去拍的风景,而这时个拍摄条件又很不理想,你会在当天晚些时候再去拍摄,或者换一个季节,以至花上几年的时间去等待合适的拍摄时机。例如,拉里*乌尔里克拍的“海湾里的百合”就是花了几年时间才完成的作品。作者在许多年前就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公园里发现了此处景观,但那时的拍摄条件总不尽人意。他希望在百合花盛开的时候拍摄,光线要柔和,又要没有风。经过几年的时间观察,他终于等到理想的拍摄时机。乌尔里克所使用的相机是4X5大画幅专业相机,配有90mm/F4.5的超广角镜头,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所用的是ISO 50的富士维尔维亚胶片,曝光时间爲1秒、光圈爲F27。拍摄时,他又特意等了几分锺待大海涌上来的波滔没有白色泡沫时才按下快门从而获得了全部爲蓝色的海水作爲简洁明快的背景,爲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魅力。

尝试所有的拍摄角度:当你从取景器里看去,被眼前迷人的景色陶醉时,你会认爲拍出来的将会是一张真正有价值的风光照。接下来就要进一步考虑:你所彩的拍摄角度只不过是围绕被摄体所做的360度环行中的一个点而已。你怎么就能够肯定只有你选定的这个位置、而不是其它什么地方是最佳的拍摄角度呢?有位摄影师就此提出了“环行思维”这一概念,在我们介绍的这些照片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摄影大师运用“环行思维”所産生的效果。而爲了寻求最佳拍摄角度,环绕被摄影体行走的这个圆圈并不一定非得是水平的。它可能是一个高高的山坡,也可能是某条河道边上的小石滩。

做好淮备工作:假如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事先知道在清晨差一刻六点时,远山处将会出现壮丽辉煌景象。那么,最好提前一小时做好拍摄淮备。带上一切所需的东西,还有备用件,此外要带上一个闪光灯和一手表。记得我有年去喀什,想拍一张艾提尕尔清真寺的正面照片,在前一天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清真寺的正面是朝东向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上午的光线下才会拍到好的效果,但还有个问题是喀什的空气中含灰量比较大,接近正午时间的拍摄只会有雾蒙蒙的效果,所以我就选择了采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拍摄。结果拍出来的片子画面天空很蓝,而且清晨的阳光带有较暖的色调,进一步强化了艾提尕尔清真寺牆壁的金黄色.

熟悉你的器材:自然光线的变化常会使你的被摄体的情况也随之发生瞬间的变化。在拍摄中,由于调整曝光补偿的失误,或把自动聚焦开关当成了曝光锁定开关,因而错过了一次极好的拍摄机会,这些都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因此,要全面地掌握你所使用的器材。

多拍几张:在这些风光摄影大师中,没有一个人认爲采用包围曝光是多余的。他们的想法是:只要方法没有问题,就可能拍到理想的照片。而有的时候,稍微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许会使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因此,不妨以不同的曝光组合和角度多拍几张。如果你的曝光组合是合理的,那拍出的照片就不会被称爲“废片”。

要学会利用坏天气:薄雾、阴云笼罩、风暴在即......,这一切因素都是可以利用的,实际上,在我们所见到过的所有佳作中,有许多照片并不是在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天气条件下拍摄的。

充分发挥自已的特殊想象力:这不单需要耐心、想象力、坚韧的毅力,还有一半的运气。倘若你真想获得风光摄影的本领,你就应该经常去实践......。有时你要试图把三维立体空间感带进风光摄影作品中,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力避那种平淡、缺小纵深感的弊病。

不要忽视附加器材的作用:的确,你就算是把闪光灯开足也不可能将整座山的背阴面都照亮,但是你可以用闪光灯作爲辅助光将前景的细部加以表现。如果你有机会拍摄这种题材的照片时,就会发觉虽然只是简单地增加了一些前景细节,但是却得到了一幅能够给人以丰富联想的作品。

保持健康的体魄:从事风光摄影是要消耗相当大的体力的,这可不是病秧子所能承受得了的。如果你采用“环行思维”的创作方法,那就意味著你得环绕著被摄体走许多的路,有时甚至要走上一大圈。因此对于摄影者来说,一双穿著舒服又适于远足的鞋子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同所选用的照相机和三脚架一样。要尽可能地不坐汽车,因爲从公路上远眺风景是拍不出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的。初试拍风光的人可以留意一下,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象通常总是烟雾蒙蒙的。

通过实际拍摄去掌握构图: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这些摄影师中,没有一个人在拍摄时是拿著三法规则去套用一切的。的确,许多照片都符合典型的构图法则。这些摄影师都十分清楚什么时候应该打破这些法则。好的构图都是通过不断观察、用心领会、奇思妙想、勇于实践才能完成的,而生硬地套搬构图法则是拍不出风光摄影佳作的。

一、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爲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1、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著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还有跟随著季节气候转移而呈现著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雾。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爲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两者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 光源对景物産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2、观其势

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大家知道,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爲此,必须细心有耐性地、不大厌其烦、不畏其劳地,从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讨。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经验,选取认爲理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随之再加以细致的剪裁。所谓剪裁是要对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叶,都要列入需要推敲的范围。因爲秀多时在开阔的情况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当在一张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著建设和破坏的极端作用。因此,选景与拍摄是要相当细致的。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跟著就是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百态,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所以我们观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说:“搜妙创真”。妙是指客观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观的努力。这些都是前人的艺术家们的体会,对我们是一个教侮。

3、表其质

谈到表其质,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摄大自然风景的,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在我们摄影的述语事所谓“质感”,质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既有骨,又有肉。

4、观其伟

这个“伟”字涵义很广,好像雄伟、奇传等等。拍摄崇山峻岭,参天乔木等,大可运用镜头角度去达“伟”的章法,也可以衬托对比方法,去把“伟”更易彰明。而“伟”的另一种意义,也可以引申爲美,把景色最美之处给以突出,亦是现其“伟”的一个范畴内。那么,我们拍摄风光照片如何去观其“伟”呢?关键是在于抓景物的特点、气派。 如黄山,有四个特点:云海、云雾、奇松、怪石。但是我们把视野放到大处,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险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视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苍苍的茂林、清幽深还的岩谷。再把视线带回身边,便有许多自由自在的小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 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苍秀,青山可称得是清幽。至于五岳亦不过是雄伟巍峨,险峻磅礴而已。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胜的阳朔,亦不过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因此,当我们进入名山大川的时候,是要凭自己的眼力和经验,但这经验是前期的艺术修养,缺乏这些修养,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发现。利用摄影镜头的动能,把景物的特景尽收镜头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游这类的纪录片。
二、风光摄影的形式感

我们对大自然的风光景物要表现得淋漓尽至,必须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现著重强调具备四个特点:即气氛、气势、气质、气魄。

1、气氛

一般都将气氛偏指爲能见于画面上的蒙胧、苍茫、缥缈而言,这是表面容易看到气氛。但关键的气氛在于画面的内涵,因此我们要注意它的热烈、肃穆、萧瑟、冷寂、寥落、恐怖、欢乐等等,这一切都是气氛。这都是不靠烟、雾、云的渲染、哄托,而是靠呈现在画面那种精神、感情所构成,而这种气氛不独是直觉看到那么单调,更是内涵动情绪的感受。

2、气势

“势”字我们容易理解到姿势、形势,但加上“气”字,而构成气势,便不再是表面肤浅的姿势和形势了。俗语所说;“山不在高而在势,水不在深而在动。”这就是气与势的表现力。故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气,势便显不出来,只有势没有气,便是死板而不生动。

3、气质

单说:“质”在摄影术语就是质感。如拍摄黄山,最主要是表现石的质,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层次,使人看到真实而富有立体感。气和质连结在一起来便是气质,气质是较重于内涵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有内涵,没有内涵便不成艺术了。内涵而见于作品,是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达他的艺术热情和有心,个性。我们可以从作品气质中,了解作者的学问、性格、人品和艺术修养,也即是作者气质最忠实的反映,所以气质是由积聚而养成,潜藏于内在,而形成外在个别因有的独特风格,神采的面貌及艺术作品的表现个性和手法。

4、气魄

就是要求直接见于画面上的视觉感,有大气磅礴,岳峙渊亭,一种感人心魂,气概迫人,使人産生惊奇和感动的画面。这前题首先是在于客观上景物要具有这种形势和气魄。不过,如果拍摄的技巧和经验不足的,是不能把既有的气魄无遗地显现出来的。反之,拍摄技巧高超,经验丰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气魄显现,而且还能把它夸张,甚至有些不大够气魄的景色,也能于选取拍摄的角度上,技巧地强调气魄。作品能够有气魄同样是作者气魄的反映。

三、风光摄影的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经营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个构图的原则:

1、平衡 画面的布局彩对称或非对称式。

2、对比 采用大小、高低、远近的对比手法。

3、主题 主题布局在画面的位置突出。

4、画面的连接性

画面的连接性是从线条的连接性和物体中産生,必定要有龙去脉。来龙是画面的引点,而去脉是消失点,这些来去的表现,都是一脉可寻。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透视感。

5、画面的节奏

画面的节奏主要也是从景物的线条中産生,有见于画面的直线、曲线、斜线、弧线、上下屈曲线、左右转折的线,有些是明显的实线,也有些是隐晦的虚线;有些是错综複杂,而矛盾统一;有些是简单纯洁,却活泼流动;有些强弱对比,有些刚健有力。这些线条在我们的画面上都能有效地産生著画面的节奏感和连接性。因此,我们在风光摄影中,一定注意运用景物的线条。

6、画面的分格方式

爲了使画面的严敕的处理,也可将画面进行分格方式来处理,目的衡量画面布局的份量。

四、前景、中景和后景的运用

前景:如果要表现画面上的透视、立体感、纵深感等,前景是非常重要的了。如果是早晨、晚霞或是阴天,前景色调则较深,但是如果有阳光,且前景的物体色浅,那么又形成背景7深色而前景又显得浅色,这种情况多数是逆光照片。前景往往是注目,所以前景之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是风光照片成败所在,对于前景要特别注意。有些风光照片在放大时还加上前景,加强风光照片之表现力。 中景:通常一张风光照片的主体都是放在前景与中景之间,所以中景的处理亦非常重要。有些照片的主体则在中景,是色调变化的中心地区,运用前景和远景爲中景服务,能达到表达主题思想的目的,但是主体位置亦不能过于正中,而放在中间的左或右侧,这样较爲活泼。如果主体在正中,很容易犯著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围,而弄到局促不安、呆滞而缺乏生气。 远景:远景之作用将风光的景物扩展开去足以烘托意境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美,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远景的色调以浅色调的居多,中色调和深色调也有,不过很少。 但是从整幅风光照片来看,未必前景、中景和远景都有,有些只有近景和远景,有些只有中景和远景,那就看具体情况了。

五、题材的选择

风光摄影题材是很广泛的,除了名山大川、森林原野和名胜古迹外,城市风光、工矿场景、夜景、农村面貌、湖滨公园及一切大自然景物等等,都属于风光的范围。拍摄风光照片与其他内容一样,在拍摄前,首先要确定拍摄景物的主题,然后再考虑怎样表现主题。这样,在照片上才有中心内容,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任何一张没有中心内容的照片,即使这张照片的光线怎样好,构图怎样美,层次怎样多,色彩怎样鲜,也终于是失败的。正如一篇文章没有中心内容一样,使人看起来还是乏味的。所以,风光作品要求和写文章一样,要有章有法。照片上的光线、构图、层次和色调都是表现内容的技术手段,是从属于内容的,不能作爲决定画面的目的。 选择每一类风光摄影的题材,事先必须对景物作充分的了解,并要深入地知道景物的各类特点和情况。例如拍摄城市风光,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内容和特点,那些是新建的,那一些是有曆史意义的古代建筑,那个公园最优美,那条马路最宽阔,那一段高楼大厦林立较多,什么时候最热闹,以及什么时候照射得最适宜等等。这一切都要经过详细地观察了解后,才能选择出较好的题材作爲我们拍摄的主题,才能确定每个景点应用的光线和采取的镜头角度。

六、取景和角度

一幅完美的风光照片,除了要有表现主题的主要景物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物体作爲衬托。这主要景物和衬托的物体在摄影术语中就叫做主体和陪体,物体是有主次之分,在画面上就应有适当的安排,一般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上重要而明显的地位,陪体只位于画上或上或下,或左右的一部分地方。绝不能把陪体彼此要互相联系互相呼应,不然就会形成一个主、次分散的画面了。 有显著建筑物作爲景物目标的风光,应当以建筑物作爲主体,有些景物的主体物不只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甚至可以占满整个画面。我们拍摄这类景物时,首先要决定它在画面上应该占有的位置,然后决定采取的数量,再选择拍摄的镜头角度。 没有建筑物作景物目标的自然风光的景物是比较多的,正因爲它没有固定的景物目标,所以自然风光的景物范围就比较广,可取的拍摄位置也比较灵活,在没有固定主体目标的自然风光里,应根据景物的自然条件并结合理想的太阳光线来决定景物范围和拍摄角度。例如桂林山水风光,山川必然有山有水,究竟应以山作主体,还是以水作爲主体呢?这就要根据所拍摄的景物情况来决定了。如果河流近而山层远的山川风景,就应以河流作主体,反之,则应以山作爲主体。拍摄以河流爲主体的照片时,必须把河流安排在画面上最明显的地位,把远山安排在河流的远处或两旁,作爲陪衬河流的陪体。河流景物的水平线一般都是很明显的,最容易把画面划分爲二,影响宾主物体的联系。因此,如果采取的河流是横过画的,它的水平线必须很明显,我们就要选择有明显直线条的物体(如木船、桅杆和可作近景物的树木枝干等)冲破横的水平线,或以较远距离的船艇作爲近景。如果采取的河流是弯曲的,它的水平线就不会很明显地划分画面。但爲了显示出河流的深远,就应站在较高的位置以俯视角度拍摄。这样不但能显示景物的深远,使弯曲的水平线在画上形成弧线而增加了线条的美感。 山川风景也有不少山近而河远的,这就必须以山爲主,以河爲辅。山必然高于河,在山近河远的情况下,站在山下不但不能看见河流,也不会完全看见山层的面貌。因此,拍摄山近河远的景物,就必须站在高山上,采取山层作爲主体,用俯视角度拍摄,使白色的远河在山层间呈现。 拍摄没有河流可见的山层景色,可站在高山上摄取山层爲远景,也可站在山下拍摄山形。应采取一些适当 的景物作山景的陪衬,才会在画面上形成孤山的感觉。表现出高耸雄伟或山峦峻秀的气势,也要寻取适合衬托高山的物体,使山景在画面上显现得更美而不至于枯燥无味。 森林与原野同是属于自然风光的景物,也是没有个别固定景物目标的风光。森林的景象是随著不同的季节而变化的,原野也会因不同的生産情况有不同的场面。例如森林里的树木在四季中有它不同的色调和疏密程序,原野上有数不尽的牛、马、羊群或各种丰茂的庄稼(植物园、龙胜季节),森林与原野虽同是适宜用大场面表现景物,但森林与原野的取景方法就应有所不同。拍摄森林需要身处林中,选取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疏有密的树木场面,以平视的镜头角度拍摄,才能在画面上显示出广阔、深远的森林面貌。如果站在林外拍摄,在画面上就只能见于是一片密密的颜色沉重的树林,不仅与天空的色调极不调和,而且没有景物的深度感。原野是一片平地,如果不站立在适当的高位以俯拍摄,也同样不能把原野上的生活现象全面表现出来。 城市风光是以街道和建筑物爲主的风景,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地主特点和内容。拍摄城市风光,必须著重表现出这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和繁荣景色。拍摄城市风光就要根据它们不同地方特点选择镜头。例如上海是一个江岸而又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水道交通畅通国内外,堤岸一带高大的楼房也比较集中。拍摄上海城市风光,就应选择能表现上海特点和规模的外滩作爲拍摄重点,如北京、广州,杭州。但拍摄堤岸城市的市景要有适当高度的立足点(站在四、五楼爲宜),站在过高或过低拍摄具有较近楼房的景物,容易造成楼房线条不平正,变形的效果。市区其它繁华、热闹的地区,要寻找较高的拍摄位置来表现它的热闹情景(如灯光夜市),观察其能否表现出繁华、热闹的街道结合在一起拍摄,因爲这样既能表现出这个地方的特点,又说明它的繁荣,拍摄出气氛较好的城市风光作品。 拍摄农村风光应结合农村的优美环境,尽可利用可拍摄的范围而显示出农村广阔的面貌。农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而且较爲聚集,如果站在村庄附近的山坡上,就可以把它很好地表现出来。因此,拍摄时爲了呈现农村的面貌和深远丰茂的庄稼,表现田园的线条等。最好寻找较高的山坡爲立足点(龙胜),其次,利用一年四季农村不同的景色、农作物、色块等作有利的拍摄选择。
七、景物中动态的掌握

风光中往往有人物或其它动态物在其中活动。风光中的动态物能充实景物的内容,也可爲景物增加生动感(生气)和透视的比例感。因此,任何景物中的动态物,也是不够全面的。 人物在画面中可作爲主体,也可作爲主体或陪体,或作爲点缀,应当决定于照片的主题。例如拍摄西湖风光,主题是游西湖,就应当决定以游湖的人物爲主体,如果主题是要表现西湖景色,毫无疑问,就应以景色爲主体,画面中的人物作爲陪体衬托景色。又如漓江鱼火,人作主体,景作陪体。一般情况,在拍摄场面较大以及人物安排在远处的景物时,就以人物作爲陪体,在中小场面而人物又较近的景物中,就以人物爲主体。不论画面里人物是主体或是陪体,他们的动态和形象都应该是政党的、合理的,因爲人物的动态和形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熟悉的。 以决定景物景物题材和拍摄范围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人物的数量和安排,又要考虑怎样抓取人物的好动态。有时,景物中的人物所在位置不一定完成符合我们的理想,或人物的动作不合要求,但当我们选好了角度等待著走动的人物淮备拍摄机会。人物及其他动态物都有他们的动作规律,有些动态物也有他的特点,如果掌握得不好,大好的美景常会因动作不好而遭受破坏。所以,我们拍摄时,就应掌握住这些特点,不要把在步行的人拍成一条腿,甚至人物呆呆地看著镜头;也不应把景物中四足俱全的看牛、马、骡等拍成二、三只脚,或者没有尾巴等。以上的现象,就是因爲我们在按动镜头快门时没有掌握好动态物体的动作规律所造成的,它影响了景物动态的表现,给人以不自然的感觉。

八、光线在景物上的效果

光是摄影的生命,没有光线就不可能存在有摄影。摄影的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大家都知道,风景中的景物和其他东西一样,有了光线的照射,才会産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爲光源。太阳光线是一种变化多端的东西,它照射在景物上,能産生各种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强有时弱,而且还会随著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变化,景物就因爲它的不同变化而受到不同影响。因此,我们拍摄景物时,就先要了解每种光线的来源和光线的强弱给予的影响,从而很好地加以运用,才能充分表达景物的光线效果。风光照片拍摄得成功与否,与光线运用得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因此,熟悉光线在景物上的一切变化,是拍摄风光照片的一个关键问题。

1、正面光对景物的效果

用正面光拍摄景物,可使景物清朗而具有光亮、鲜明的气氛。但正面光照射在景物上过于平正必须缺乏明暗之分,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互相混淆起来,缺乏景物的立体效果。

2、侧光对景物的效果

利用侧光拍摄景物,由于光线斜照景物,景物自然会産生阴影,显现明暗的线条,使景物有立体的感觉。景物有了立体感,立体瑟背景的色调就不易互相混淆,但拍摄侧光景物,要注意阴暗部分色高的深浅,以阴暗部分确定光时间,但最好以中性灰爲测光基调,使景物阴暗部分的层次能够充分显示出来,使画面层次丰富。侧光是几种基本光线中最能表现层次、线条的光线,也是最适宜拍摄风光照片的采光。

3、逆光对景物的效果

逆光照射景物,景物中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産生光亮的轮廓因而就能使物体与物体之间都有明显的光的界线,不会使主体与背景互相混合成一片深黑色的色调。因爲逆光所造成的这种光亮的轮廓使主体与背景物截然分开,这就是逆光所独有的特点。 逆光是从景物背后照射来的,我们拍摄的对象必然是没有直接光线照射的阴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但是逆光照射在一切物体的背后,如果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不很远,就有互相反射光线的作用。拍摄逆光景物往往会因光亮的轮廓和镜头前面的光照影响拍摄者的视觉,容易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拍摄逆光景物必然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或中性灰来确定曝光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另外,逆光照射下的平地、水面以及一切仰面物体,自然会産生一片强烈的白色反光,爲了避免这部分与其他物体色调反差过大,以运用柔和的光线拍摄较爲适宜。

4、高光对景物的效果

太阳升至在天空垂直地照射大地时,就是高光。高光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因此,光线强烈,阴影必深。同时高光又是从高空垂直照射下来的光线,除了能表现由上到下的阴暗层次外,并不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这种光线不是拍摄风光的理想光源,非必要时拍摄的景物,应尽量避免采用。

5、散射光、低光、反光对景的效果

除了以上介绍正面光、侧光、逆光和高光四种基本光线类型之处,有时也要在散射光下拍摄景物。散射光就没有直接阳光照射,在这种光线下拍摄,被摄的一切物体必须没有明暗的线条界线,不能産生阴影。因此,我们也就不利用光线来变化景物主体及背景调的深浅。散射光下拍摄景物只能显示出平淡的物体影像和阴沉的气氛,不能在景物上産生明暗的层次和线条的美。因此,有时需要拍摄景物而遇到散射光的天气,那就只有尽可能缩小景物范围而采取较近距离的中景或局部场面,才可获得稍爲清晰的效果。场面越大,灰暗的气氛越浓;场面越小,灰暗的色调越小。 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是一天中最柔和的低光光线,由于光线从低角度直接照射景物,也可在不同的方面而获得正面光、侧光或逆光等几光线的效果。因此,利用低光拍摄风光照片,不但能获得极其柔和的效果,而且富于变化。但低光属于光谱中的红色成分,表现出来的颜色呈黄、橙色,对景物原来有色调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利用低光拍摄景物,首先要注意光线对景物色调的影响,然后决定是否适合运用滤色镜拍摄,使有色的低光光线不至于影响景物原有色调。 反射光是间接的光线,比直接的低光更柔和,但它只能对景物中物体的阴暗部分起反射作用,因爲反射范围是有限度的,所以它除去能辅助物体本身阴暗部分的表现外是起不了很大作用(加偏振镜)。光线对景物的层次、线条、色调和气氛都有著直接的影响,景物在照片中能否表现得好,全赖于运用光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每一种光线对景物的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只有经常地观察各种光线在景物中的自然变化和影响,才有助于我们对光线效果的认识。

九、自然环境气氛的拍摄

1、云的拍摄

云是天空湿所的凝体,它在天空中会随著天气变化而凝结、移动和消散。云的确很很美,而且有多种不同形象,一般常见到的有浮云、朵云、鱼鳞云、片云、条云、层云、火烧云等。 爱好拍摄风景的人,对云是特别喜爱的。一张风光照片因爲有了云以后会增加美观。不少好的景物却往往缺乏天空的云彩,使画面上的天空部分过于空旷而美中不足,甚至会影响到画面的结构和色调的均衡。 云不但能增加景物的美观和使画面的均衡,而且还可利用不同形象的云表现景物的季节和气候。例如,春天早晨轻薄的浮云、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秋天美丽的鱼鳞云、初冬稀疏的条云;早晨的云海和傍晚的彩云、风和日丽的朵云、台风前夕的火烧云、风雨欲来的乌云等等,都是表现每个不同季节、气候和时间的。即使景物本身完全没有明显表示时间的特征,但由于景物中有了云,从云的形象中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季节葺气候了。 云是有多种多样的,形象不同的。我们利用白云陪衬景物,也要注意白云的形象是否与景物相适应。例如,有显著横条的景物,就不应再选用横条的云作陪衬,不然就会使画面産生更多的横线条,造成画面呆板,线条无变化的感觉。又如采取与景物主体大小相等的白云作陪体,也会造成画面的宾主不分。因此,采取作陪衬景物的白云,必须要注意它的形象,并要与主体物有明显不同的比例,才能使画面生动、感人。 其次,没有深浅层次的白云,不适宜作任何景物的陪衬,更不宜作爲主体,一般层次较多的白云多半産生在早上或下午阳光斜射的时候。因此,在斜照的阳光下拍摄风光,是最适合运用天空的白云作陪体。云的形象是随著风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掌握时机,要有耐心,才会拍到好的云景。但拍摄时要注意使用滤色镜,彩色多加偏振镜,黑白摄影多用黄、橙滤镜。

2、雾、霞景的拍摄

利用各种雾层或霞层拍摄风光,能使景物的透视变化可近可远。也能使景物的色调变化可深可浅,给予景物丰富的层次。在晨光雾还没有被太阳热蒸发消散而每个山峦的高峰凸出在晨光雾上面的时候拍摄逆光的山景,由于远近的山层都有了厚薄不同的晨雾,被逆光照射的雾层又是非常明亮的,只要以较近的主要山层作爲曝光基础,拍出来自然会显现出由深到浅的层次丰富的色调明快的照片。 云雾在山上常会随风方向移动,有时却停留在山腰间或只露出山峰,层雾存在树林中,太阳从枝叶稀疏的空间照射到林中産生一条条的斜阳光线,这种不同的光线,随著太阳高低转移投射方向和角度,显示出明暗的光柱。这一切自然景物变化,给我们拍摄山林景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只要我们身处其景,及时掌握景物的自然变化,才能拍出有艺术性,高质数的风光照片。 晚霞産生在傍晚的时候,由于傍晚时空间的湿气较少,故晚霞常比晨光雾淡薄。利用晚霞拍摄景物,较远的景物中才有霞的气氛表现出来,较近距离的景物就象没有晚霞一样,如果运用逆光拍摄晚霞景色,有晚霞的地方就能如晨雾景色一样,表现出景物的浅淡层次。但逆光照射在晚霞景物中,景物的近处因没有霞气容易受远处霞景的光亮影响而曝光不足。因此,拍摄霞景时,要是以近处景物作主体的话,就应以近处爲测光标淮。有时拍摄远处的晚霞景色,我们就要用长焦距的镜头拉近拍摄,使景物在画面上所占面积大些。

3、雨景拍摄

雨天是摄影者最不喜欢的天气,不论是在下大雨或下小雨,都很少人拿著照相机到外边拍摄景物,甚至有人认爲雨天根本不能拍摄风光。 大家都知道,有光线就能摄影。我们在晚上可以拍摄夜景,白天当然更可以拍摄雨景,而且可以拍摄有动态的雨景,就是雨天的晚上,也右以拍摄雨夜景。雨天的景物也有它独特的情调,何况雨天也是人们生活中必有的情景。爲了反映更多的生活情景,丰富风光的内容,雨景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拍摄题材。 拍摄雨景时,爲要在照片上表现雨景中的雨条,除了选择大雨外,还必须要有较深色调的背景作衬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么雨天的天空必须是白色的浓密云层,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因背景与雨条同是白色而不能显现。背景越近,雨条越易显现,背景越远,景物场面必然大,雨条也不易清楚显现。因此,拍摄雨景所取的景物范围不宜过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影响景物中的雨条的表现。 下雨时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较弱的。因此,拍摄雨景时一般都要用较大的光圈及较慢的快门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够感光爲显出景物空间中还没有落地的雨条和能掌握雨中动态,应站在较高的位置拍摄。一般用1/6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雨景,就能显现出空间中还没落地的雨条,如果使用较快门速度拍摄雨景空间的雨条变较短,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能获得较长的雨景,便景物中的动态可能就会不够清晰。 在小雨天气下拍摄景物,因小雨在景物中不够显现,故不能表现出雨条。但是,利用毛毛细雨在拍摄深色调的树林或山层,由于景物中没有阳光照射而尽是深圳特区色的物体,毛毛细雨在深色的物体间就会如雾层一样,显现出远浅近深的色调。如果取景范围不很大,以近处的物体明亮度作曝光基调,也能在景物中表现出如雨如雾的烟雨情景。 每当夏季的时候,常常会在阳光照射下突然下一场大雨,这是拍摄雨景的最好时机。在大雨中进行拍摄景物,相机镜头很容易被雨淋湿,拍摄前应事先考虑好这一点,做好防雨的淮备工具。

4、雪景拍摄

雪是洁白的晶体物,它散布下或积聚在景物上时,景物中色调深浅不一的物体都给它遮盖而成爲白色的物体,因而雪景就是白色部分较多的景物,可给人以洁白可爱的感觉。正因爲雪景中白色部分占据的面积较大,也比其它景物明亮,在有太阳光线照射时,就更加明亮。它在胶卷上感光也比一般景物灵敏,雪是一粒粒透明的晶体,只有在较远的地方才能明显地表现它的这种质感。因此,爲要表现出雪景的明暗层次以及表现出较近地方雪粒的透明质感,运用逆光或后侧光拍摄雪景最爲适宜。这样,即使是远景也因逆光或侧逆光而産生深远的气氛。如果以正面光或顶光拍雪景,由于光线平正或垂直照的关系,不但不能使雪白微细的晶体物産生明暗层次和质感,而且会使物体失去立体感。但是,逆光或侧面光照射在白色面积较大的雪景上,未被雪遮盖的其它色调的物体必然会因此而容易成爲黑色的物体。爲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它色调的物体都能够有层次显现,拍雪景就必须采用柔和太阳光线。 正在下著妾的时候拍摄雪景,也如下雨拍摄一样,必须有深色的背景作衬托,才易于显现出正在天空飞舞的雪花。如果拍摄天空范围较广的景物,那就只有在一些深色物体前的空间中才能看见雪花,其它部分雪花是不能显现的。 在阳光下拍摄雪景,爲了使蔚蓝的天空不至过白,拍摄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滤色镜(偏振镜)。 爲获得更爲简洁的雪景画面,又能清晰地表现雪中物体的层次和线条,可选择线条较美的局部景物,并用柔和的逆光、侧逆光拍摄,这样,可使雪中物体的层次线条都能充分显现,从而获得更爲美满的雪景。

5、日出、日落的拍摄

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或在太阳即将西沉的时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或晚霞遮盖著太阳散射的光线,而显现出一轮没有光芒散射的圆圆的太阳,这就是拍摄日出或日落的时候了。太阳刚出或刚落时,地平线上的天空常常会有一些逆光的有色云彩,我们可等到太阳云彩而没有光芒散射时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这样,不但可避免太阳散射而底片上産生光晕,并可使景物的天空部分不至仅有孤单的太阳存在。 太阳刚出或即将落逆照山层时,山层间因没有水的反光,就完全与有太阳的天空成爲黑的色调的对比。因此,在山峦上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只有在云彩遮盖部分太阳或在放大是增加天空部分的曝光,才可使天空与山层的色调较爲均衡。 在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天空没有一些云彩也是常有的现象。爲避免天空过于单调,利用一些较爲稀疏的树叶、枝干作爲空旷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帮助景物画面结构的均衡。但枝叶过多或过重,就会遮盖大部天空而影响画面的均衡。 太阳的形象和色调在早晚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如果要从照片上来区别日出或日落,应当通过景物和色调去区别,因爲早晨地平线的天空一般都比较清朗,太阳上升时就会很快地散布射光茫。黄昏时候的地平线上天空一般都较爲混浊,太阳离地平线尚远时就没有散射的光芒了。从色调来区别,早上天空色调偏红带黄,而黄昏色调带品红。 因此,拍摄日出时,太阳刚升上地平线就应该立即拍摄,不能错过。拍日落就可以从没有光芒散射的时候开始,直到将进入地平线的时候爲止,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拍摄。

风光摄影技术——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爲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1、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著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还有跟随著季节气候转移而呈现著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雾。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爲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两者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



光源对景物産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2、观其势
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大家知道,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爲此,必须细心有耐性地、不大厌其烦、不畏其劳地,从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讨。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经验,选取认爲理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随之再加以细致的剪裁。所谓剪裁是要对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叶,都要列入需要推敲的范围。因爲秀多时在开阔的情况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当在一张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著建设和破坏的极端作用。因此,选景与拍摄是要相当细致的。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跟著就是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百态,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所以我们观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说:“搜妙创真”。妙是指客观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观的努力。这些都是前人的艺术家们的体会,对我们是一个教侮。



3、表其质
谈到表其质,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摄大自然风景的,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在我们摄影的述语事所谓“质感”,质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既有骨,又有肉。



4、观其伟
这个“伟”字涵义很广,好像雄伟、奇传等等。拍摄崇山峻岭,参天乔木等,大可运用镜头角度去达“伟”的章法,也可以衬托对比方法,去把“伟”更易彰明。而“伟”的另一种意义,也可以引申爲美,把景色最美之处给以突出,亦是现其“伟”的一个范畴内。那么,我们拍摄风光照片如何去观其“伟”呢?关键是在于抓景物的特点、气派。



如黄山,有四个特点:云海、云雾、奇松、怪石。但是我们把视野放到大处,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险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视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苍苍的茂林、清幽深还的岩谷。再把视线带回身边,便有许多自由自在的小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



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苍秀,青山可称得是清幽。至于五岳亦不过是雄伟巍峨,险峻磅礴而已。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胜的阳朔,亦不过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因此,当我们进入名山大川的时候,是要凭自己的眼力和经验,但这经验是前期的艺术修养,缺乏这些修养,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发现。利用摄影镜头的动能,把景物的特景尽收镜头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游这类的纪录片。






风光摄影技术——形式感





我们对大自然的风光景物要表现得淋漓尽至,必须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现著重强调具备四个特点:即气氛、气势、气质、气魄。



1、气氛



一般都将气氛偏指爲能见于画面上的蒙胧、苍茫、缥缈而言,这是表面容易看到气氛。但关键的气氛在于画面的内涵,因此我们要注意它的热烈、肃穆、萧瑟、冷寂、寥落、恐怖、欢乐等等,这一切都是气氛。这都是不靠烟、雾、云的渲染、哄托,而是靠呈现在画面那种精神、感情所构成,而这种气氛不独是直觉看到那么单调,更是内涵动情绪的感受。



2、气势



“势”字我们容易理解到姿势、形势,但加上“气”字,而构成气势,便不再是表面肤浅的姿势和形势了。俗语所说;“山不在高而在势,水不在深而在动。”这就是气与势的表现力。故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气,势便显不出来,只有势没有气,便是死板而不生动。



3、气质



单说:“质”在摄影术语就是质感。如拍摄黄山,最主要是表现石的质,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层次,使人看到真实而富有立体感。气和质连结在一起来便是气质,气质是较重于内涵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有内涵,没有内涵便不成艺术了。内涵而见于作品,是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达他的艺术热情和有心,个性。我们可以从作品气质中,了解作者的学问、性格、人品和艺术修养,也即是作者气质最忠实的反映,所以气质是由积聚而养成,潜藏于内在,而形成外在个别因有的独特风格,神采的面貌及艺术作品的表现个性和手法。



4、气魄



就是要求直接见于画面上的视觉感,有大气磅礴,岳峙渊亭,一种感人心魂,气概迫人,使人産生惊奇和感动的画面。这前题首先是在于客观上景物要具有这种形势和气魄。不过,如果拍摄的技巧和经验不足的,是不能把既有的气魄无遗地显现出来的。反之,拍摄技巧高超,经验丰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气魄显现,而且还能把它夸张,甚至有些不大够气魄的景色,也能于选取拍摄的角度上,技巧地强调气魄。作品能够有气魄同样是作者气魄的反映。






风光摄影技术—— 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经营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个构图的原则:



  1、平衡 画面的布局彩对称或非对称式。



  2、对比 采用大小、高低、远近的对比手法。



  3、主题 主题布局在画面的位置突出。



  4、画面的连接性画面的连接性是从线条的连接性和物体中産生,必定要有龙去脉
。来龙是画面的引点,而去脉是消失点,这些来去的表现,都是一脉可寻。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透视感。



  5、画面的节奏画面的节奏主要也是从景物的线条中産生,有见于画面的直线、曲线、斜线、弧线、上下屈曲线、左右转折的线,有些是明显的实线,也有些是隐晦的虚线;有些是错综複杂,而矛盾统一;有些是简单纯洁,却活泼流动;有些强弱对比,有些刚健有力。这些线条在我们的画面上都能有效地産生著画面的节奏感和连接性。因此,我们在风光摄影中,一定注意运用景物的线条。



  6、画面的分格方式爲了使画面的严敕的处理,也可将画面进行分格方式来处理,目的衡量画面布局的份量。



三摄影,因爲不必学习素描,快门一按照片就来,尤其时下流行的自动相机更觉方便快速。但摄影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学问,感觉得越拍越难,越难便越没有作品。
摄影技术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理论,对摄影艺术的提升受到了妨碍。摄影越拍越难越没有作品,便是这道理了,所以摄影,艺术与技术是一样重要的。有艺而无术,作品便不能表达思想。有术而艺,作品便不能提升到最高境界。

  摄影,有唯美的艺术摄影;签毫毕露的应用摄影,表现自我的学院摄影。建筑摄影属于应用摄影,也是职业摄影的一环,在这工业社会里,建筑师、业主、工程界、出版界、学术界…无不愿花巨额经费,以获得优良而符合需要的建筑摄影照片。故建筑摄影的实用价值更高于艺术价值。

  建筑摄影的目的和功用,是传播建筑师的心灵和思想,把建筑师精心设计和建筑公司努力营建的三度空间的建筑物,用二度空间的照片完美的表现出来,而且不能失去原设计的精神和优点。所以建筑摄影家必须具备职业摄影的一切基本学养和技能,更须具备建筑艺术上一切学识和审美的眼力。

  设计美好的建筑物,在阳光照射下,加以美好的环境,适当的器材和优良的摄影技与艺,便可産生一帧美好的建筑摄影作品了。

  建筑透视图,是设计阶段的纸上作业,建筑摄影则是工程进行中或完工后的作业,是具体成果,作爲工程经曆或证明,远较纸上作业的透视图和模型更具真实感和说服力。

  建筑摄影的基本条件:

  1. 建筑物本身要有美好的设计。

  2. 建筑附近要有美好的环境。

  3. 要有太阳光──建筑师设计建筑物时,无不极度重视太阳光下“阴”和“影”的效果。 建筑物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便显得平淡而没有生气。 建筑摄影是用二度空间的平面照片来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建筑物, 如果没有太阳,便不能産生“ 阴 ”和“ 影 ”,照片也因无立体感而觉得毫无生气。影者的条件

  4. 丰富的摄影基本技巧,和熟知建筑艺术学识──丰富的基本技巧, 方能得到够水淮的照片,有了建筑学识,才能把建筑师苦心设计的建筑物之优点完全表现出来。

  5. 优良的摄影器材──“职业摄影”和“业余摄影”不同,职业摄影是负有责任的工作,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就无法得到顾主的满意和给价。 建筑摄影的相机,必须要有校正透视景深和变形的设备,并要有高素质的大尺寸底片。

  6. 严谨态度──一帧优良的建筑摄影作品,绝非一蹴可得,一如建筑师设立一件作品, 要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进。

  7. 要有判断自己作品的能力──错误的辨解,産生不好的作品。 艺术修养和经验,可以增进对作品判断的能力。

  三 建筑摄影十大要诀

  1. 无论使用专业相机、或普通相机,相机必须保持水平。

  2. 任何情况之下,必须使用小光圈,大型三角架和快线。

  3. 必须要在晴天,有强烈阳光时拍摄。如爲北向建筑,等候到盛夏清晨拍摄。

  4. 黑白胶卷,在晴天勿忘加用橙色或红色滤镜, 如果再加偏光镜,天空便成纯黑色。彩色胶卷,勿忘加用偏光滤镜。

  5. 画面中如天空所占比率极大,而建筑物本身颜色深度与天空相差不大时, 则建筑物无论是顺光、测光、可向天空测光。

  6. 如建筑物爲白色,则须向建筑物测光, 如建筑物受阳光照射后,画面中有阳面、阴面、和天空,则向画面中最重要的部位测光。

  7. 建筑物皆由线条构成,黑白照片冲片时加长20%,放大时用纸也加硬一号。

  8. 尽量靠近建筑物拍摄, 可以使照片上的建筑显得特别巍峨,并能避免屋顶上的水塔标牌或…收入画面。

  9. 必须要有适当的器材。

  10. 建筑摄影,要在适当的时空并控制透视,景深、变形、对比、质感。

  11. 要有耐性,同一目的要经多次拍摄,然后才能选得最好的作品, 因爲好作品是由时间堆砌而成。


四 微距
1. 前言

由于微距摄影是较爲难以掌握的摄影提材,我们希望能借此文章使认识不深的影友有初步了解,并多作拍摄。 本文章旨在分享有拍摄微距经验的会员的心得以及经验,并非一个正统的讲义。文中的部份内容或有不齐全甚或错漏的地方,如有发现,希望各位加以指正。微距摄影中有一些技术及理论比较深奥,建议有兴趣的影友应参阅较专门的微距摄影书

2. 器材

相机系统

其实相机牌子的选择并不太重要,因爲现时差不多每一个大相机牌子都有生産不同焦距的微距镜头及其它配件。反而相机类别则较重要。

一般而言,135单镜反光机是相当适合拍摄微距提材。而rangefinder (连动测距) 类型相机由于视差问题以致viewfinder(取景器)并不能反映镜头所摄的影像(即取景误差),常见的镜头亦不能作近距离拍摄,因而并不适合。至于较大片幅如120机,由于片幅较大,即使所用镜头能摄得与135机同样放大率,其所摄进画面的面积亦较大,先天有不足的地方。举例如用135机拍摄1:1的对象,你便会将一个24mmX36mm的景物填满整格菲林。相反如你用120机6x6片幅的话,你便只能用56mmX56mm的景物填满菲林,放大相片时便"好象"是放大率不足了。

虽然135单镜机有先天上拍摄微距的优点,但假如你并不需要拍摄很细小的对象,其它片幅相机亦无不可。始终摄影并无单一淮则。例如现时很多的便摄机都有一个近摄模式,如拍摄较大的对象如大型花朵都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现时已相当流行的数码相机,由于CCD感应器的面积较小以及所用镜头的真正焦距较短(有的甚至仅爲数个mm),所以能提供相当理想的微距功能。

脚架

由于微距拍摄是用上了较高放大率,故有将手震"放大"的效果。加上微距拍摄时的失光问题(后面将详加解释),故脚架在拍微距相片时亦相当重要。现时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牌子的脚架可供选择,但我们建议不应在此环器材上太吝啬,毕竟一枝优质脚架是可以用上很多年的。建议选购时要考虑下列各点:

#脚架扎实程度,包括各关节的结实度及长期使用的耐用性。

#重量,由于微距拍摄很多时要远赴郊外地区,这点十分重要。

# 折合时的长度,脚架收起时如果不太长,是可以收到背包中,对户外拍摄相当方便。

# 全开时的高度。脚架完全伸展时太矮,对某此拍摄环境是很不方便甚至难以拍摄的。但个人经验认爲拍摄微距并不需要很高的脚架,大约有1.3-1.4米便已足够。但若脚架有其它用途时就要详细想清楚个人拍摄习惯。

# 脚架三枝脚都开了时最低拍摄高度。要注意的是虽然有很多脚架都有低角度设计,但低角度设计要配合短中轴使用,否则低角度时脚架中轴会顶到地面,未必真的能降低拍摄高度。不过低角度亦有其用途,就是在崎区的拍摄环境中提供更有弹性的脚架角度。

# 现时亦有小部份脚架有专爲微距的设计,但此种设计很多时都会增加脚架重量。在一得一失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先多作拍摄再了解自己个人的需要以免浪费。

在微距拍摄中,云台的选择比脚架更重要。在多种设计中,个人认爲自由云台(Ball head)会比较方便。但即使是上千元的云台,在微距时仍会有锁紧后轻微移位的情况,廉价脚架头问题就更严重。在选购时,可以多参考其它影友/用家建议。


上一篇: 不能不看的数码相机曝光补偿方法
下一篇: 摄影如何突出主体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418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邮 箱: 邮件地址支持Gravatar头像,邮箱地址不会公开.
网 址: 输入网址便于回访.
内 容: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300 字 | UBB代码 开启 | [img]标签 关闭